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,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·弗里德曼的一部經濟學著作《世界是平的》The World is Flat,該書描述了當代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,展示了“全球化正在滑入扭曲飛行的原因和方式”。
揭開這個世界的神秘面紗,深入淺出地講述復雜的外交政策和經濟問題。當下在俄烏沖突等背景下看來,也像極了亞馬遜叢林里的一只蝴蝶正在振翅飛起。

“世界正被抹平”產生了許多可能:以附加價值服務為基礎的復雜供應鏈,各行各業透過充分競爭,而產生巨大變化的現有市場,如印度和中國,還會迎來新的變化。
弗里德曼的這本書是以大量的個人研究、游歷、談話及沉思為基礎的熱門著作。他在“世界是平的”一書中,將概念性的分析和前瞻性的分析融匯一體,變化成為了永恒的話題。 2006年,美國導演John Jeffcoat拍攝了同名電影。
世界變得平坦,是不是迫使我們跑得更快才能擁有一席之地? 或者是,很多人跑不快了,跟不上節奏了,干脆就選擇了所謂的“躺平”?我估計“躺平”這個概念是從這里來的。
我還清晰地記得,羅振宇在《時間的朋友》跨年演講上講到的:你必須不停地奔跑,才能留在原地。

有人說世界是圓的,從混沌初開開始,周而復始。自此它有一葉知秋,它有百花競放,它有千里冰封,它有萬物復蘇。不信,你看那樹里的年輪,記載了春夏秋冬,也見證了天道輪回。

人生如同爬山,其實我們都知道:山的那一邊,其實還是山。所有的攀登,登頂固然重要,過程更值得回味。 我們中國人,特別期待“圓”。每逢佳節的團圓,感懷月亮的滿圓,就連吃個月餅,吃個湯圓,追尋還是那個圓。 圓又通緣,中國人又最信這個“緣”字?!坝芯壡Ю飦硐鄷?、“來也是緣,去也是緣”,所有的一切用緣來解釋,都十分恰當。
還有人說,世界是虛擬的。我不知道你怎么看,我覺得一首歌曲,唱出了我的心聲。 不過,馬丁·路德有言:“即便世界明天就要毀滅,我仍然要種下一棵小蘋果樹。"是的,不管別人怎樣,無論明日如何,依然堅定地做要做的事情。就像布魯舍Tide泰德系列商用新風,真實標定。標準風量、標準靜壓、標準換熱、標準配置。
認認真真做事,世界是方的也好,圓的也罷,無論是虛擬的,還是世界末日近在眼前,做好想做的,做好要做的。

淡定從容,內心自有最美好的風景。